《健康老齡化藍皮書:中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報告(2019-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由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研究院發佈。西南交通大學國際老齡研究院是全國第一批“國家老齡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已連續3年發佈中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報告。
報告選取全國38個大中城市作為研究考察對象,基於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評估體系。以此為契機,重慶也獲得了難得的一次以第三方客觀視野和專業視角,審視重慶養老水平、養老現狀與養老位置的寶貴機會。
日前,重慶日報記者專訪了《藍皮書》課題組組長、國際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西南交通大學公共管理與政法學院教授楊一帆,以期為讀者帶去一個新視角下的重慶養老。
人口多、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平衡
重慶健康老齡化水平名列25位已是不易
38個大中城市,38個代表了我國較高養老環境和水平的城市樣本,《藍皮書》按照科學專業的方式進行全方位分類比較。
居於西部的重慶市健康老齡化水平總得分,居於這38個大中城市的第25位。
與以往採取直觀的感性認知或以某一方面為指標衡量城市養老整體水平不同,《藍皮書》構建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健康老齡化指數評估體系。
該體系從“健康醫療”“人居環境”“交通出行”“社會公平與社會參與”和“經濟金融”五大維度,並採取公開權威數據,對這38個大中城市健康老齡化發展水平進行系統分析。
“重慶作為西部地區,本身老齡化發展速度就呈現不斷加速態勢,再加上人口多、底子薄、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市情,能夠取得這樣的排名,側面反映了重慶在應對老齡化之路上所做的不懈努力。”楊一帆教授表示。
楊一帆介紹,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速度明顯呈現東部放緩、中西部不斷加快的態勢,我國人口老齡化與城鎮化進程相伴隨,農村老齡化程度深,超前於城鎮。重慶作為西部主要大中城市之一,面臨的老齡化壓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根據相關研究,到2053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將達4.87億,佔總人口比重34.8%,老年撫養比將達到70.8%、社會撫養比將達到103%。
到達這樣的峯值,就意味着屆時我國100個勞動年齡人口要承擔扶(撫)養71個老人和32個少年兒童的沉重壓力。
“人居環境”和“交通出行”維度上高於均值
重慶健康老齡化優勢和劣勢都較為明顯
按照五大維度比較,重慶在“人居環境”和“交通出行”維度上高於均值,在“健康醫療”“社會公平與社會參與”和“經濟金融”維度上低於均值。
數據總顯枯燥,楊一帆解釋,就健康老齡化水平而言,即便是排名第一的珠海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宜居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珠海已連續3年位居第一,但總得分也並不高,為61.49分。
“這説明我國各大中城市在健康老齡化發展層面仍需進一步加強建設。”楊一帆説。
楊一帆舉例,包括重慶在內的全國各省市都已組建衞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劃轉到衞健委。但是從其職能來看,仍在五個領域存在不足:
對生命全週期的視角和立足全人羣的理念關注不夠,往往將“健康老齡化”簡單地理解為提高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
數十個部門組成的市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作用發揮不明顯,部門間政策、行動的協調性不夠,大老齡工作格局亟待加強。
基本概念不清晰,如“健康產業”“醫養結合”“老年長期照護”等界定不清晰,這導致各政府部門包括社會各界的理解和執行標準參差不齊。
忽視老年人的主體性發揮,僅關注老年人身體健康水平的提升,缺乏對老年人價值創造能力的重視。
健康老齡化建設的資源短板明顯,老年羣體健康服務機會不均等,城鄉差異、地區差異和階層差異大。
“重慶在健康老齡化水平的各考察維度上,優勢和劣勢都較為明顯。”《藍皮書》課題組表示。
從第35名到第7名
重慶老年人健康醫療呈跨越式發展
在這場全國健康老齡化大PK中,重慶還以一項特殊的成績被課題組列為重點研究和闡述對象。
在綜合了8個一級指標得分後,重慶在各城市健康醫療總得分與排名中,以57.04分的總分,排名全國第7。
值得一提的是,排名前10的城市中,僅有重慶、昆明、成都三座西部城市入選。重慶從2017年的35名躍升至2019年的第7名。
《報告》指出,拉長時間段觀察,重慶城鎮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佔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每萬人擁有醫院數,以及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指標,均出現大幅度增長。
重慶老年醫療現狀
政府醫療投入大,居民健康意識弱
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健康醫療作為實現健康老齡化的核心要素,重慶即便是在38個大中城市中,也居於非常領先的位置。
《中國大中城市老年人健康醫療發展報告》對38個樣本城市的人均醫療支出、醫療衞生支出佔GDP的比重等8個一級指標,進行了綜合評分和排名。
此外,課題組還綜合分析了這些城市在2015年、2017年、2019年的健康醫療維度指標變化情況,因此具有客觀性和趨勢性。
在醫療衞生支出佔GDP的比重得分與排名中,重慶以11.64的分數,高居38個城市中的第2位。
“醫療衞生支出佔GDP的比重,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城市政府對該城市醫療衞生服務的重視程度。”課題組表示,這個比重越高,則説明政府財政對醫療衞生事業的投入越多。
另一個關鍵指標“每萬人擁有醫院數”排名,重慶也以全國第2的成績,佐證了重慶政府層面在醫療衞生領域所做的努力。
儘管課題組認為,眾多中西部城市存在着人口外流因素,導致每萬人擁有醫院數指標得分相對較高,但考慮到重慶相當於一箇中等省份的3400萬人口,這項關鍵指標的全國第2名,依舊含金量十足。
但與重慶政府層面對醫療衞生服務的高度重視相比,重慶居民的整體健康意識,卻顯得很不夠。
城鎮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支出佔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排名中,重慶排在了第29位。在這一指標排行中,排名靠前的大多都是東部經濟發達地區;排名靠後的多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
“這意味着包括重慶在內的地方政府,應在進一步加大醫療衞生服務財政投入的同時,引導居民開展自我健康管理,主動投資個人健康,轉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既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需要,也是提振內需、搞好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需要。”課題組坦言。
重慶人居環境發展指標穩步提升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有待提高
城市人居環境是社會老齡化的重要載體,為此課題組也發佈了《中國大中城市老年人人居環境發展報告》,以空氣優良率等9個一級指標作為評價基礎得出綜合評分和排名。
重慶在“人居環境”維度上,綜合排名全國第13名。在9個一級指標上,重慶在“城市區環境噪聲等級”和“道路交通等效聲級”指標躋身全國前10。但是,在“每萬人擁有綠地面積”指標上,重慶僅僅名列第28位;在“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指標上,重慶名列第22位。
儘管重慶有些指標不太理想,但近年來在城市人居環境發展上一直在穩步前進。城市人居環境排名也從2015年的排名第18,前進到了2019年的第13。
“適老化交通”需要打造慢行系統
改造公交系統有三點建議
在城市老年人人居環境中,城市交通狀況和居民出行條件深刻影響着城市老年人的發展機會,課題組因此專門在《中國大中城市老年人交通出行發展報告》中,從38個大中城市的交通出行角度進行了量化分析。
課題組建議,重慶交通地理條件的改善,要從規劃、從組織、從細節等角度下“繡花針”功夫,更加考慮人性化,尤其是兒童、老人、殘疾人等脆弱羣體,構建全齡友好包容的人民城市。
課題組研究顯示,老年人的主要出行方式為公共交通(公交)和慢行(步行),因此應通過優化、改進公共交通和慢行系統,投入新要素,以構建老齡友好型交通系統。
在老年人的中短距離出行中,主要出行方式是慢性(步行),因此構建好年齡友好的慢行交通系統非常重要。
而構建一個好的慢行交通系統需要做到三點:
增加慢行交通道路的面積,優化慢行交通道路的分佈和規劃,擴大慢行交通道路的輻射範圍和提升慢行交通道路的使用效率。
加強慢行交通道路的服務性,通過設立休憩點、服務站和提高道路綠化程度等措施,提高老年人出行舒適度。
提高道路安全性,通過控制機動車速度,設立“老年人安全區”、增加安全防護設施等手段,保障老年人的出行安全。
至於公交更是老年人出行的另一種主要方式,對老年人友好的公交系統也需要注意三點:
合理規劃公交站點的分部,增加城市公交車的數量,構建輻射範圍廣、服務可及性高的公交網絡。
公交上加裝老年人專座、對候車廳進行適老化改造等方式,降低老年人乘坐公交的難度,提高老年人出行舒適性。
對交通信息系統進行適老化改造,通過智能線路規劃、高峯提示、乘車信息平台適老化改造等措施,提高老年人出行的便捷性。